版画,视觉艺术的一个重要门类,其原理是将图像从一个矩阵转移到纸张或织物等表面。
矩阵本质上是一个模板,由木头、金属或玻璃制成。这种设计是通过使用工具或化学物质在基质的平面上工作而产生的。然后将基质上墨,以便将其转移到所需的表面上。从矩阵打印需要控制压力,一般以印刷机来完成。(现代的印刷技术如丝网印刷无需印刷机。)最终打印到纸或织物上生成的均匀图像,是原始设计图案在矩阵上的镜像。版画的一大优势(单版除外)是可以从单个矩阵打印相同设计的多个印版。

20世纪初,工业革命推动印刷术飞速发展,派生于印刷术的版画艺术也已卸去“承担几个世纪复制图像”的功能,而是以一种独具魅力的复数艺术形式进入现代艺术的殿堂。
作为一种艺术过程,版画技术大概分为木刻、蚀刻、雕刻、平版印刷、丝网印刷等。
【版画专题】分5期讲述不同版画技术的制作过程,并结合相关作品解读,让热爱艺术的人了解不同材料、工艺用于创作艺术作品方式的过程,从而了解不同美术门类的艺术价值,扩展对艺术作品的理解。
— 序言 —
木刻版画是最古老的版画形式,它是一种用刀或化学药品等工具在木块表面雕刻图案的浮雕工艺。
西方初期木版画的出现,主要是为了满足宗教推广的需要,版材有胡桃、苹果、梨、樱树等常见果木。在中国明清年代,则更常见贴近生活、物美价廉的民间木刻年画,这种版画技术后来远渡重洋到日本,影响了浮世绘文化。
从国外艺术家还原木刻版画制作实验中,我们得以窥见在历史的演变中远去的版画艺术。
01
木刻版画制作过程演绎
印版被切割后剩下的凸起区域被涂墨打印,而被切割掉的凹陷区域不保留油墨,在最终打印时将保持空白。
木块通常选用梨木,沿着木纹锯开,刨平。然后烘干,以减少木材中的水分含量,防止翘曲和开裂。木版的大小由图像决定,但最终受限于印刷机的大小。这意味着在大规模打印时,是由多个木块切割、打印、组装而成。较小的木块的理想厚度是一英寸左右,这样不仅方便操作,也不会因时间或印刷过程中施加的压力而使木块破裂。
准备好木版后,可以将设计直接绘制在木版的表面上,也可以将草图粘贴上去。或者,通过在纸的背面涂上粉笔或石墨,可以将设计直接从一张纸转移到木块的表面。然后把图案放在木块表面,由印刷师用笔描出线条,用粉笔将图案转移到木块上。
木版一般由专业的木版切割机切割,再用凿子或小刀等工具小心地切掉木块上不会接收墨水的部分。然后,构成图像的线条与木块的其余部分形成浮雕,这就是为什么木刻被归入浮雕版画技术范畴的原因。
下一步,使用涂抹器(墨球)或滚筒均匀地给木块上墨,注意不要将墨水洒到凹槽中。
然后把着墨木块放置于印刷机床,并在表面放一张潮湿的纸。虽然一些早期的浮雕版画似乎是用手把纸压在木版上制作的,但为了使墨水均匀分布,最好使用印刷机。
印刷完毕,一个与原始木刻图案相反的木版画作品就诞生了。
02
西方木刻版画作品鉴赏

爱德华·蒙克(Edvard Munch,1863-1944),挪威表现主义画家,他的绘画多以生命、死亡、恋爱、恐怖和寂寞等为题材,笔触大胆奔放、色彩艳丽丰富,但却带有强烈的主观性和紧张不安、压抑悲伤的情绪。他于1894年开始从事版画创作,在木刻、石版、铜版画方面皆有造诣,作品里有着强烈的冲击力量和动人心魄的艺术魅力。

乌戈·达·卡普里(Ugo da Carpi)是第一个尝试使用明暗对照多块木刻技术的意大利艺术家。这幅版画展示了希腊哲学家第欧根尼沉浸在他的研究中。右边的鸡是指他对柏拉图将人定义为无羽两足动物的嘲弄回应:据说第欧根尼曾献上一只拔毛的鸡,说“这就是柏拉图的人”!

阿尔布雷特·丢勒(Albrecht Dürer ,1471年—1528年),德国中世纪末期、文艺复兴时期著名的油画家、版画家、雕塑家及艺术理论家。他的作品包括祭坛、宗教作品、人物画、自画像,以及铜版画等,创作的木刻版画和谐大气、精准动人,交织着文艺复兴的影子和哥特式风格。

注:
图片源自网络,文字由网络素材翻译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