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尔丰斯·穆夏:“美少女战士”背后的男人

 

日漫里的角色为什么多长着一张欧美脸,典型的日本人反倒少见?

要回答这个问题,得倒回一百多年前。

1900年巴黎世博会召开,大放异彩的“新艺术风格”被日本人带回,对少女漫影响最大的男人——阿尔丰斯·穆夏(Alphonse Mucha)出场。

五届白马会展览现场照片,右上角墙上为穆夏的海报作品《Tosca》

 

《Tosca》,mucha

演绎到极致的鲜花美人如同一颗视觉炸弹,征服了慕强的日本人,成为日漫中西方美人的源头之一。从这天起,穆夏被“绑”上了日本漫画这架即将启航的战车,被誉为“二次元鼻祖”的他,影响了一代又一代漫画家和读者。

 

第一阶段:玩法初级

关键词:直接拿来&简单借鉴

当时媒体口中「世界上最伟大的装饰艺术家」穆夏,让日本人“盯”上很正常。

 

感性化的装饰性线条、简洁的轮廓线和明快的水彩效果,造就了典型的“穆夏风格”,这样的艺术适合一切商品,不管是饼干盒,还是香水瓶,印上穆夏的作品,美还和谐。

《明星》第3号插图(武岛藤二)&《zodiac》穆夏

日本的诗人们,做了第一群吃螃蟹的人。1900年,穆夏笔下的美人和植物,出现在专注刊登浪漫主义作品、介绍西洋文学的《明星》杂志上。

藤岛武二绘制的“与谢野晶子”《乱发》封面

而包揽《明星》杂志插画工作的藤岛武二和一条成美,创作时大量采用穆夏的图式和元素。相比藤岛武二的致敬,一条成美是更干脆的“拿来主义”,近似复制粘贴的程度。对于“穆夏风格”在日本的传播起到了相当重要的作用。


《明星》第6号插图(一条成美)&《致敬莎拉伯恩哈特》Mucha
《明星》第7号插图(一条成美)&《salon des cent》Mucha

插画家北野恒富快步跟上,1911年为神户湊川的出口商品展览绘制的海报,明显借鉴了《四艺》的构图和元素,赤足的簪花少女、纱衣、Q形构图,全是穆夏的印记。

总体来说,这一阶段的学习,原始且初级,简单模仿为主,创新性严重不足。


北野恒富绘制的海报&穆夏《四艺:绘画》

 

第二阶段:转化吸收

关键词:「24年组」&少女漫

从日本文艺界刮起的穆夏风,1970年代达到顶峰,「24年组」(又称「花之24年组」)居功至伟。

「24年组」是活跃在70年代的一批优秀少女漫画家的统称,因成员都出生于昭和24年(1949年)左右而得名,包括荻尾望都、竹宫惠子、山岸凉子等,她们从题材、叙事方式、画面构成上入手,多角度全方位革新少女漫画。

「24年组」漫画作品

和前辈一条成美的简单粗暴相比,「24年组」对穆夏的学习深刻且彻底:

精致华美的画风、细腻唯美的笔触;

甜美优雅的女性形象、几何图形及植物纹理组成的对称性背景;

具有象征意义的视觉元素,包括表达情绪的线条、飘扬的花瓣;

打破框架限制的构图,复杂的画面构成……

 

穆夏画布上纯粹的美和无处不在的细节变成滋养她们的养分,擅长把别人的东西转化成自己东西的日本人,进一步领略到如何用线条和色彩打天下。

「24年组」核心成员山岸凉子曾说:“日本漫画由手冢治虫开创,而其中的少女漫画,则得益于日本设计艺术黎明期所受到的穆夏的影响”,穆夏也和少女漫一起,成为刻在时代廊柱上的名字。

 

第三阶段:全面开花

关键词:《美少女战士》&《最终幻想》&图腾

月野兔的姿势来自穆夏画作《星辰》

 

日漫轰轰烈烈的“向穆夏学习”课题,自少女漫开始,而后席卷整个行业。

蜿蜒的线条、明丽的色彩、象征性的装饰元素都有穆夏的影子。

从80、90后的童年记忆《美少女战士》《魔卡少女樱》《罗德岛战记》,到将“幻想”世界带入“真实”画面的《最终幻想》,部部都能看到熟悉的“穆夏风格”。

某种意义上,可以说穆夏已经成为日漫界“图腾”式的存在。

《美少女战士》明显借鉴了穆夏的人物造型

波津彬子(《雨柳堂梦语》)、武内直子(《美少女战士》)、CLAMP(《魔卡少女樱》)、天野喜孝(《最终幻想》)……偷师穆夏的名单拉出来,八个字:星光熠熠,如雷贯耳。

《最终幻想》的穆夏同款构图

 


带有穆夏基因的库洛牌
致敬穆夏的罗德岛海报

植物、曲线等浪漫主义装饰元素,成为日漫尤其是少女漫里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烘托气氛的主力军。

师从穆夏的“填满屏幕的风情万种和柔情蜜意”,则把看客们熏得目眩神迷。

融合浮世绘,照亮时代的穆夏,几十年后又“回到”浮世绘的发源地,成为日本动漫艺术的启蒙者, 实现了另一种形式的轮回与传承,艺术的魅力与魔力可见一斑。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