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丽幻境中的神秘女祭司:《萨朗波的咒语》

年代:1897

材质:石版画

现藏于穆夏美术馆

 

背景故事:

《萨朗波的咒语》是穆夏为《现代版画》杂志创作的两幅插图之一,画作也称《符咒》。

作品名称源自法国作家居斯塔夫·福楼拜历时五年完成的长篇历史小说《萨朗波》,也是小说中女主人公的名字。

故事聚焦公元前3世纪统治者与奋起反抗的雇佣兵间一场特殊的战争,再现了古代迦太基社会矛盾达到白热化的一段历史。宏大的时代背景下,穿插了一段迦太基统帅之女萨朗波与起义的雇佣兵首领间浪漫又致命的爱情故事。

1897年,穆夏创作了《萨朗波》,艺术家着眼于通过描摹奇丽幻境中的神秘女祭司,致敬“自然主义之父”福楼拜及其巨著。

 

画作赏析:

这幅画作中,艺术家将视觉焦点放在了画面左侧,自古罗马时代走出的迦太基贵女萨朗波身上,完美再现了福楼拜刻在书页上的神圣图景及字里行间流淌的神秘主义氛围。

身着一席流动长裙的萨朗波,戴着一顶华丽的孔雀羽毛头饰,上面填满繁星一般的宝石,颈部、胸前和腰间缀满红宝石的各色首饰也在画布上熠熠生辉。

女子双臂半开支于腰间,掌心向上,面有哀色,似在向月亮女神塔尼特祷告,她已做好献祭自己,守护迦太基的准备。

萨朗波的衣着、动作揭示了她的双重身份:迦太基统帅阿米尔卡的女儿、月亮女神塔尼特的女祭司,在世俗权利和教会权利中拥有同样至高无上的地位,那份溢出画面的高贵与神秘也就有了出处。

画面上几乎没有留白,延续了艺术家的一贯风格。女祭司脚边是为神灵奉上的祭品,缥纱而上的香气幻化成蜿蜒向上的缎带,随着竖琴悠扬的圣乐舞动。

身后灵动的拱形背景中,布满东方风格的装饰图案:六芒星组成的弧形、丝缎连成的苍穹、简笔勾勒的城堡廓形图……无一不显露出神秘的东方韵味。而这,也正好是新艺术风格的精髓之一。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