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画摄影,诗意的探索

 

绘画主义摄影是盛行于20世纪初摄影领域的一种艺术流派,它产生于19世纪中叶的英国。该派摄影家在创作上追求绘画的效果,或“诗情画意”的境界。

绘画摄影的热潮,在1880~1920年间尤为突出。这一流派的照片拿在手中,你会发现它被一种“诗意的氛围”所主导,图像模糊并带有微妙失焦的氛围,这就是所谓的“模糊效应”。

学术摄影是一种复杂、精心构图的摄影,几十年前,摄影师、艺术家已经将自己与简单的技术员区分开来。

艺术家与业余爱好者不同,具有另一种艺术态度:这不是描绘自然的图像,而应赋予它“情感解释”,用情感加载图像,也称“赋予它诗意的氛围”。

模糊的形状、明暗对比、微弱的亮度、失焦、滤镜和屏幕实现的效果使得这些情绪的产生成为可能。

我们可以说,在追寻“诗意氛围”的过程中,存在一种浪漫的探索,一种情感的升华。在这种追求中,其中美丽通常伴随着某种忧郁,某种悲伤。

简而言之,摄影师不是以简单且有“客观”的方式记录风景或场景,而是通过自己的凝视获得独特的图像,获得不同的情感体验。

在这里,摄影跳出单纯的技术范畴,照片从相机记录的画面,升华至艺术家的凝视。

代表性摄影师:朱莉娅·玛格丽特·卡梅隆、阿尔弗雷德·斯蒂格利茨、莱昂纳德·米松、乔治·戴维森、康斯坦特·普约、阿尔文·拉格登·科伯恩、罗伯特·德马希。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