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圈「顶流」的诞生:一张封神的《黄道十二宫》

当一个作品被创作出来它将不再属于作者。

后续种种故事,关乎大众和社会,全然脱离了艺术家本人的掌控。

1896年,穆夏受邀为合作伙伴尚普鲁瓦印刷公司绘制日历插图。对于已形成自己风格的艺术家来说,无论题材还是内容,皆是信手拈来。

△“百大沙龙穆夏展”海报,1897.

随后《黄道十二宫》问世,被文艺圈风向标《羽毛》杂志选中,引发各方追捧,成为穆夏“符号式”作品,一场持续上百年的绮梦。封神之路看似轻松异常,实则天时地利人和,缺一不可。

 

 01

两个灵魂的碰撞与共鸣

△工作中的穆夏

1889年创刊的《羽毛》杂志,是新艺术运动的亲历者、见证者,以及缔造者。

包括高更、修拉、毕沙罗在内的一众艺术家将它视作表达自我,抒发情感的首选阵地。

这一拥趸众多的先锋杂志,对穆夏青眼有加。数次刊登作品且不说,还为他举办世界巡回展。彼时和穆夏有一争之力的艺术家超过一指之数,非他不可的原因在创始人里昂·德尚身上。

△《印加葡萄酒》,1897

作家、诗人出身的德尚,能轻易捕捉艺术家潜藏在画布背后汹涌的情感:每一根线条里,对自然的无尽崇拜;每一抹色彩间,对美的千般留恋。

不遗余力宣传,让更多人感知穆夏世界纯粹的美,是两个灵魂的碰撞与共鸣,亦是读懂穆夏的德尚最真诚的回馈。高山流水,不外如是。

△《黄道十二宫》,1896.

隔三岔五去穆夏工作室“寻宝”的德尚,看到《黄道十二宫》后,当即买下版权,转做《羽毛》杂志附赠日历,《黄道十二宫》随之进入千家万户,成就了穆夏最广为流传的作品。

没有德尚,穆夏还是穆夏;没有《羽毛》杂志,今天我们知道的《黄道十二宫》或许就是另一番模样。

 

02

以梦着墨,立身之本

年过而立才迎来曙光的穆夏,从来都知道外力有限,地基不牢,再宏大壮丽的宫殿也只是空中楼阁,一推即倒。

他一向以梦着墨,《黄道十二宫》自不例外,经得起时间的检验与洗礼。

这幅以时间为主题的画作,记录了艺术家对自然的持续迷恋,对先贤的赞礼与追思。

△《黄道十二宫》典藏版画局部

入眼处,有着古希腊式侧颜的女祭司面容慈悲,神情端庄,静立于岁月的长河中,无一处不摄人。

浮世绘肉笔美人图技法,勾勒出女子通透莹润的肌理;流动丰盈的金发,是舒展自在的蔓草所化;繁复华美的珠宝饰物,在拜占庭式异域之美外,散发着丝缕属于巴洛克、洛可可艺术的华美气息。

△布拉格老广场时钟局部

背后的黄道十二宫星盘,来头也不小,灵感源自捷克艺术之神约瑟夫·马内斯。在布拉格老广场天文钟表盘上的画作中,马内斯首次以表盘的形式展现黄道十二宫,进而表达时间的流逝,启发了穆夏等一众艺术家。

和纷繁至极的人物勾画不同,穆夏转用凝练的线条表现星盘。灵巧的笔触落在画布上,对先辈的致敬,对故土的深情,道不尽、诉不完……

 

03

让“艺术”融于生活

△《雀巢敬礼纪念海报》,1897.

身为艺术大拿的德尚,能轻易破解穆夏设置的一个个文化密码。普通观者,看到更多的是一眼可见的美,人皆熟知的象征符号。

葳蕤明丽,透着股花木般繁茂丰盈的生命力,大抵是《黄道十二宫》留给世人的初印象,也是它让人无法拒绝的理由之一。

△《黄道十二宫》典藏版画局部,太阳与向日葵

画面上方角落里,四季常青的月桂枝生机勃发;星盘内,代指时钟上十二个小时的黄道十二宫;画面下方圆环中,代表白日的太阳和向日葵,象征黑夜的月亮与罂粟,没有高深莫测的语言,尽是我们熟悉的符号。

透过这些符号,我们能一窥毕生致力于让艺术融于生活,向所有人敞开大门的艺术家为此而做的努力。

△《黄道十二宫》典藏版画局部,月亮与罂粟

“美学之父”亚历山大·鲍姆嘉通认为美是感知的完满。普罗大众也能感知、享有的美,征服世界,如流水一般自然。

 

 04

人类的本质是八卦

当一件非凡的艺术品,拥有了传奇的经历后,身价不可同日而语,就连《蒙娜丽莎的微笑》也不能免俗。以失而复得的国宝之姿回归卢浮宫后,立马成为绝对主角。

△莎拉·伯恩哈特

《黄道十二宫》的身世不算离奇,而带些旖旎的情思。因侧脸与穆夏挚友兼巴黎名伶莎拉· 伯恩哈特极为相似,便有传言说她是女祭司原型。

这一说法无疑再添了把火,崭露头角的艺术家与顶流间的两三事,自是引人遐想。

生性浪漫的巴黎人闻风而动,数十家公司争相购买无字样稿,一时风光无两。

△《黄道十二宫》拼图

如梦如幻、流入生活的美,知己之交的全力襄助,叠加风云人物的花边逸闻,天时地利人和尽得,或许就是《黄道十二宫》能成为《黄道十二宫》的理由。

这是穆夏的幸运,也是德尚的幸运,更是我们的幸运。

△《黄道十二宫》典藏版画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