莎拉 · 伯恩哈特:照耀一个时代的传奇

到巴黎不能错过两件事,埃菲尔铁塔和莎拉·伯恩哈特。——法国《费加罗报》

人类艺术史上,19世纪的巴黎,是最接近天堂的地方。巴尔扎克、雨果、梵高、毕加索、穆夏……一个个与日月同辉的名字,接连涌现。

很难想象,彼时在他们之上,有一个名字更为耀眼:莎拉·伯恩哈特。

“圣女贞德之后最有名的法国女人;全球第一位超级巨星;一整个时代所有艺术家的缪斯……”无数荣耀与光环加诸于身的莎拉,似乎拥有全世界。

 

01命运的指引

“神选的莎拉”,却非生来就是上帝的宠儿。

15岁以前,她在养母家、寄宿学校、修道院间辗转。父亲是没有感情的转账机器;母亲是逢年过节才能见到的漂亮阿姨。

而莎拉,只是不被父族接纳的私生女,不被母亲期待的孩子。

彼时的她,沉默着接受一切冠以命运之名的安排。年幼的少女,唯有汲取一切养分,默默为来日积蓄力量。

1859年,莎拉·伯恩哈特离开修道院。不愿和母亲一样成为交际花的她,第一次说“不”。

偏巧父亲这时去世,在生存面前,莎拉似乎别无选择

幸而,母亲的保护人,拿破仑三世的弟弟,站在帝国金字塔尖的“德尼莫公爵”建议莎拉学习戏剧表演。

第一次随母亲去戏院的莎拉,感受到戏剧之美引发的灵魂深处的颤栗与渴望,确信命运在向自己招手。

 

02为戏剧而生

即便有公爵牵线,入行也非易事,好在莎拉天生属于戏剧。

凭着遗传自母亲的姣好容貌、一副后来被雨果赞誉过的金嗓子、在修道院的学习和训练,加上公爵朋友大仲马从声音到形体的特训,莎拉顺利进入巴黎国立高等音乐舞蹈学院。

两年后,她以第二名的成绩毕业,来到行业排名第一的法兰西剧院,并在拉辛的《伊芙琴尼亚》中出演主角。

前路一片光明时,命运出手了。仅仅数月后,因为和同事间的一场争执,莎拉的公务员生涯提前终结,人生也开启倍速模式,恋爱、生子、分手。

莎拉终是踏上了母亲曾走过的路,唯一的儿子也成了私生子。宿命的阴影笼罩在她头上。

 

03成为传奇

几年间,莎拉只能在小剧院演一些小角色。

这时,始终坚信她为戏剧而生的大仲马又一次伸出援手。1868年,沉寂数年的莎拉出演大仲马的剧本《金恩》且大获成功。至此,命运的流向彻底改变。

1870年,普法战争爆发,莎拉走上战场护理伤员。见过枪林弹雨,真正直面死亡的她,对于生命和表演本身有了接近本质的认识。两年后,莎拉回到法兰西戏剧院,接受雨果的邀请,出演《吕·布拉斯》中的皇后。

之前走过的路,受过的苦都化作舞台上的一滴泪、一声叹息。对生与死的绝妙演绎;可以和希腊神话中海妖塞壬相媲美的嗓音,让她的表演有直抵人心的力量。演足一百场,赞誉如雪花一般飞来, 莎拉·伯恩哈特的时代开始了。

小仲马的“茶花女”、萨尔杜的“费朵拉”、反串出演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等等,塑造了戏剧史上无数个经典形象的莎拉,成为一整个时代所有艺术家的缪斯。画家、雕塑家纷纷为她作画、雕塑,剧作家以她为灵感进行创作。

 

04历史的相遇

艺术家都是异于常人的,莎拉也不例外。在家养蛇、豹、狮子;躺在棺材里睡觉;穿着裤子出现在公众面前……在保守的19世纪,种种行为称得上石破天惊。

正是由于她的叛逆,她超越时代的意识和审美,造就了和阿尔丰斯·穆夏历史的相遇。1894年圣诞,莎拉新剧反响远低于预期,其时还是无名之辈的穆夏临危受命,为她设计《吉斯蒙达》海报。

穆夏一反时下流行审美,改用色调淡雅,满溢着拜占庭风格的等身高海报表现莎拉希腊女神般的美丽与高贵。

这次被载入史册的合作,对两人而言都是巨大的成功。一夜之间,海报贴满巴黎的大街小巷,所有人都为这种全新的美的呈现方式所折服。大家都往戏院跑;整个巴黎人用一天知道了穆夏的名字。

两位巨匠长达六年的合作由此开启,穆夏为莎拉创作了被视作他戏剧海报最高成就的《茶花女》、风格突出的《罗朗萨丘》《美狄亚》《托斯卡》《哈姆雷特》等一系列经典海报,并为莎拉设计戏票、服装、首饰,甚至舞美。这对“黄金时代”的梦幻组合,赢得了空前的成功。

莎拉在穆夏的画布上不朽,穆夏则成为“新艺术运动”扛鼎之人,照耀了整整一个时代。

 

05拥抱生活

或许是无助的童年,在莎拉·伯恩哈特的灵魂上留下太深的印记。

走出他人的掌控后,她拼尽全力拥抱生活

自组剧团,成为首位进行世界巡演的女演员;参演电影,成为最早横跨“戏剧+电影”的明星之一;年逾六十仍四处巡演,70岁因病截肢,坐在轮椅上到前线参加慰问演出;抽空写小说写剧本出自传,学习绘画和雕塑……

她将无尽的热情投入短暂的生命,生命则回之以不朽。

《寻梦环游记》说:人的一生有三次死亡。第一次是生物学的死亡;第二次是社会宣布你死亡;第三次是最后一个记得你的人离开这个世界。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不管是莎拉·伯恩哈特,还是穆夏,都获得了永生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