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光溢彩的艺术:蒂凡尼灯饰

一说到蒂凡尼,大多数人第一反应都是那一抹动人的“蒂芙尼蓝”,是赫本在《蒂芙尼的早餐》中的倩影。

19世纪蒂凡尼珠宝创始人的儿子路易斯·康福特·蒂凡尼,为世界吹制的那个“彩虹色的梦”——蒂凡尼灯饰却鲜有人知,除了藏家和少部分艺术爱好者。

曾与新艺术运动一起,缔造辉煌的蒂凡尼灯饰,一度成为19世纪标志性艺术品。因其瑰丽梦幻的设计,复杂精细的手工制作工艺,倍受藏家们的追捧。“睡莲灯”“紫藤灯”“粉红莲花灯”都在交易市场上拍出天价。

路易斯以古罗马的玻璃技法为灵感,聘请了美国最优秀的工匠,不断尝试,寻求色调、质感和厚度的最佳配方,努力是有回报的,最终不使用油漆或珐琅,也创造出了色彩鲜明的含铅玻璃。

艺术家的通病“完美主义”,在路易斯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蒂凡尼灯制作工序繁琐,包括绘制项目草稿、手工切割玻璃、打磨、包边、排版、焊接、抛光、上漆……每道工序都不能放松,高标准、严要求是基本操作。

每一小片玻璃都要由切割部门工匠从几千片玻璃中精心挑选,因为“最上乘的灯罩能呈现出美妙而和谐的色彩,并在复杂的图案上表现出细腻的色调。”

灯罩精致无比,灯座当然也不能马虎。看上去好像平平无奇,其实大部分都由蒂芙尼位于皇后区的铸造厂出品,主体材料为青铜,部分饰以珐琅或马赛克装饰,为了达到美感上的和谐,许多灯罩款式都需要特定的灯座,例如“紫藤”灯罩一定会配上“树干”灯座,而大部分“蜻蜓”灯罩则能配合不同的灯座。

蒂凡尼灯具不规则的花边、复杂精细的图案、光彩夺目的颜色,合在一起,既是新艺术最鲜明的表达,又是其梦幻之美最直接的展现。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