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人常讲“以史为镜”,多强调读史以明志,历代史书浩如烟海。
剖析明史的书绝算不得少,知名度最高的可能要看《明朝那些事儿》,以清晰的时间线串起近三百年的历史,诙谐易读,人人能看。
相形之下,《万历十五年》以1587年为关节点,在历史的脉络中延伸,从政治、经济、军事等各个方面的历史大事与人物着手,记叙了明朝中晚期的种种社会矛盾和开始走向衰败的迹象,阅读门槛偏高,却也同样备受瞩目。
作为一部严谨的学术作品,《万历十五年》却具有卡夫卡小说《长城》那样的超现实主义的梦幻色彩。
黄仁宇先生分别以朱翊钧本人切入政治、以海瑞切入经济、以戚继光切入军事、以李贽切入意识形态,又以张居正为引线穿绕在他们各自或悲或喜的生命中,为我们呈现出万历十五年这个中国历史的横切面,宏观处可以大刀阔斧,微观处又能抽丝剥茧,实在是过瘾。
更重要的是,读完这本书,完全可以透过万历十五年这个孔洞,一眼窥到整个中国历史的形貌和本质。
作者自己把这本书由英文翻译成中文,行文风格因而显得非中非西,自成腔调,却另有一种阅读上的审美快感。
不喜欢历史的人也可一看,他剖解的是这个民族深层的文化结构和制度基础,读完之后,会发现,以前在生活中遇到某些道德死结,在这里,豁然被解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