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花女》背后:“作二代”和交际花,不得不说的故事

《茶花女》剧照

19世纪的法国,茶花女是炙手可热的大IP。从小仲马的小说到穆夏绘制的戏剧海报,还有名伶莎拉·伯恩哈特的演绎,牢牢抓住巴黎人的心。

茶花女玛格丽特的故事如此打动人心,靠的不只是新颖的思想及题材,还有那份深埋在文字下的真挚情感,小仲马不曾宣之于众的秘密。

故事要从1844年说起,一个普通的夜晚,功未成名未就的小仲马在剧院邂逅了“以美貌、有品位和搞得情人倾家荡产的传闻而声名鹊起”的交际花玛丽·杜普莱西

《茶花女》原型玛丽·杜普莱西

玛丽身材高挑,有着一头洋溢着东方风情的黑发,肤色白里透红,她的头型生得小巧玲珑,一双细长的、日本女人斯的眼睛又黑又亮,顾盼生情,衍生出无限风韵。

刚过二十的小仲马,和巴黎大多数同龄人一样,面对这样的尤物,完全没有反击之力,对方抛过来一个眼神,他就沦陷了。

接下来的日子里,小仲马不时去玛丽面前刷经验值,好感度直线上升。有一次在玛丽的房间里时,遇上她咳血,小仲马不断劝说玛丽保重身体。或许是这份真切的关怀打动了玛丽,或许是其他什么原因,不久后,玛丽便成了小仲马的情人。

小仲马

人的欲望是无止境的,得到玛丽的人和心后,小仲马想要更多,他要求玛丽退出交际花行列,放弃事业(不是,见惯大风大浪的玛丽自然是拒绝了。

原名若丝·阿尔丰西娜·普勒丝的玛丽,1824年出生于诺曼底的一个小乡村,父母离异,十几岁时她辗转来到巴黎学做裁缝,最后沦落为交际花,改名玛丽·杜普莱西。她爱华服珠宝,也偏爱茶花,纵情声色的日子虽然也有空虚和迷茫的时候,可比起以前的朝不保夕,好上千百倍。所以即便这种生活方式让她染上了肺结核,她也不打算改变什么,这不过是必要的代价而已。

《茶花女》舞台剧剧照

意见被驳回的小仲马表示愤怒,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是玛丽和其他人来往的书信,自尊心严重受挫,遭受背叛后的耻辱感让小仲马拿起笔,写了一封绝交书。他说:

“且让我们一起造忘,你忘掉一个你应该不会关心的名字,而我忘掉一份不可能的幸福。”自此,两人相忘于江湖。

不久、小仲马和父亲大仲马夫去西班牙旅行顺便疗伤。后来玛丽肺病沉重,即使在接待客人的时候也常常咳血不止。1847年2月3日,玛丽病逝于巴黎,死时年仅23岁,后葬于蒙马特公墓里。

《茶花女》剧照

得知此事的小仲马悲痛万分,在死亡面前,一切都可以原谅。6月,小仲马开始闭门写作,将这段故事写成小说《茶花女》。

这本书上市后短短一个月内立即成为畅销书,使他一举成名,玛丽的绝代风华也留在一代代读者心中,永不褪色。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