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虔诚的自然崇拜者穆夏,用笔尖勾勒生命之歌

△《吉斯蒙达》1894

新艺术运动时期的艺术家们大多“不安于现状”,他们是最早一批践行“斜杠生活”的人物,选择在不同领域发光发热。

穆夏在绘画和设计领域声名远扬,但他似乎还有另外一重身份——“业余植物学家”,如果仔细揣摩他的作品,会发现穆夏对植物的了解丝毫不逊于他在色彩、线条方面的功底。
 

 女性的魅力:

 植物语言的外露形式

在穆夏的作品中,植物常生于美人额发间。那些风格鲜明、张扬又明媚的卷发,被缠绕于颅顶的花冠,或是点缀在鬓边的花朵装饰,色彩和形态,无一不恰到好处,勾勒出画中人的个性、身份、心绪,以及她们千姿百态的魅力。
△《致敬沙拉·伯恩哈特》1897
△《默滋啤酒广告》1897
△1898-F.尚普努瓦-封面(幻想曲)
穆夏历来亲近植物,醉心于研究它们的语言。
他将植物当作天然的隐喻,用来描摹戏剧招贴画中人物的内心世界;也将其作为参照物,用来塑造广告海报中的品牌及产品形象;同时,他也将植物天然的个性和色彩当作装饰,协调整体画面。
单是鲜花配美人,难免落了俗套,但穆夏对自然主义和女性主义有独特的见解。
在他的画中,植物与女性的关系不似寻常,不像是赠予与被赠予的取悦,也不像是定义与被定义的刻意,更像是难以割裂开的整体,彼此成就。
在穆夏经典的联画作品《四花卉》和《四季》中,观众可以看到另外一种意境上的彼此成就。
△《四季》联画
△《花卉》四联画
多个版本的《四季》和《四花卉》联画,女性虽仍然是画面主体,但表现的重点在植物本身。观众从画中领略四季,春天的娇艳、夏日的浓烈、秋日的丰硕和冬日的寂寥;也在画中读懂花语,百合如圣母的纯粹、康乃馨如母爱的坚韧、鸢尾是受难后的傲气、玫瑰则是热爱中的明艳。在这些作品中,穆夏以女性为媒,将女性的魅力当作植物语言的外露形式,我们看画看美人,也读懂自然。

 

植物的意义:

画卷上的象征语言

在穆夏的大部分作品中,植物作为一种象征语言而存在。
但作为植物学家的穆夏,却丝毫没有将植物作为工具的意思,他时常慨叹植物的品性,也热爱植物的灵性。每一抹春野浮绿都是“穆夏风格”中的积累,诠释了他对于宗教和神旨的解读。
△《诺曼底与布列塔尼女郎》
悬崖上的石楠花(左),金沙上的蓟草(右)
穆夏钟爱诺曼底和法国西北部布列塔尼地区,常去两处度假采风,寻找创作灵感,所遇见的植物便也成为了画中的元素:
北欧荒原上盛放的重要植被景观帚石楠,习性耐寒,品格强韧;布列塔尼当地特有的海滨刺芹,葱郁繁茂,算不得名贵却观赏性极佳。
△《常青藤《月桂树》》
《常春藤与月桂树》联画选用了两种象征永恒的常绿植物,常春藤喻意恒久的生命、忠贞的爱情;月桂树则指向终年长青和永远的纯洁,也用来形容胜利和荣誉。
画中穆夏巧妙地把重视心象、充满精神象征意义的拜占庭装饰元素与植物所代表的寓意相结合,别有一番趣味。
△《1987百大沙龙穆夏展》

《1987百大沙龙穆夏展》海报主体女性发间的花环由多种雏菊组成,象征着生命的复杂性。白纸上绘制的三个互相缠绕的花环,则暗喻艺术的核心是自然,也表露出穆夏从大自然中汲取创作灵感和养分。

△《黎明与黄昏》
《黎明与黄昏》《一日时序》等作品则将花枝和树木作为装饰背景,既缓和了画面色彩的变化,又添了一分哥特式风格的神秘况味,使画面观赏性达到极致。
△《一日时序》
“穆夏风格”以女人与自然植物元素的装饰为最鲜明的旗帜,如果说不受限的女性描绘是穆夏艺术追求的精神映射,那点缀其中缱绻各异的植物情态,就像是穆夏传奇的艺术人生。他如春花,耐得住季节更替的寂寞;也如夏木,守得住恰如其分的枝繁叶茂;

他的才华亦如根茎盘恒,滋养了他的民族和家国,也滋养了执起画笔的后辈和百年来为“美”而驻足的观众。

发表评论